大面積耐磨硬化劑地面有時出現裂縫,主要原因有兩個:
一是基層混凝土強度等級高,產生的水化熱高;二是冬期施工,環(huán)境溫度低,混凝土內與環(huán)境溫度溫差大,養(yǎng)護不當,混凝土溫度較高時突然澆冷水養(yǎng)護,也會產生無規(guī)則的多條微裂縫,裂縫嚴重的可導致地面滲漏。
要防止裂縫必須從兩方面人手:一方面從設計上設置伸縮縫或后澆帶,并在耐磨地面完成后切割;另一方面在施工中改善施工工藝,降低}昆凝土溫度應力和提高混凝土自身抗裂性能。具體措施是:
(1)配合比設計及試配。為降低混凝土應力,最好的辦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。因此,在已選用商品混凝土現場泵送時,水泥要選用低水化熱的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,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。細骨料采用中砂,粗骨料選尉粒徑5~25mm連續(xù)級配石子,以減少混凝土收縮變形,骨料中含泥量對抗裂的危害性很大。因此,骨料必須現場取樣實測,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%以內,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%以內,外加劑采用UEA微膨脹劑。摻入量按水泥重l0%計算。實驗表明在混凝土添加了UEA以后,混凝土內部產生的膨脹應力補償混凝土的收縮應力,可減少混凝土的不規(guī)則開裂。
(2)分塊處理:把大面積耐磨地面結構按垂直方向設置施工縫,將其合理地分為若干小塊,每一塊為一倉(一般4—8m 寬,40~50m長),施工期間實行分塊跳倉澆筑,在每一施工區(qū)域內,一次性澆筑完畢,不允許出現冷接縫,相鄰兩塊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不得少于7d。這種跳倉式澆筑法既便于操作,又可提前釋放一部分}昆凝土的收縮量,有利于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裂縫,準備采用地面硬化劑的混凝土的地臺,要求混凝土一次性澆筑至設計標高,如不鋪設防水薄膜,應灑水使地基處于濕潤狀態(tài)。拆模后設隔離層一道,縫寬3~5ram,與第二次澆筑的混凝土形成平頭伸縮縫。
(3)設置伸縮縫:在墻、柱、設備基礎邊緣、分倉縫處設置伸縮縫。用10mm厚的苯板(密度為20kg/m3),固定在設備基礎、柱邊緣與地面交接處;墻邊與地面交接處、分倉處用20mm厚苯板隔開設置通縫。苯板寬度l50mm,頂標高低于地面標高30mm。
(4)混凝土在分倉混凝土澆筑2~3d后切縫,切割深度應至少為地坪厚度的l/3,切割縫寬3~5mm,一般間距為6m,為確保切割縫整齊順直,切割前要統(tǒng)一彈線?p切割后要將縫內雜物清理干凈,用除塵器吹干縫內積水,將嵌縫膠灌入其內,這種材料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、延展率和防水性能。地面經過切割處理后即可使地面板塊整齊,又可使內應力適時釋放,防止出現冷裂縫。
(5)表面處理:基層混凝土振搗要及時,先振搗料中處混凝土,在已形成自然流淌坡度后,然后再全面振搗。為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,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裂縫,減少內部微裂,提高混凝土密實度,還要采取二次振搗法。在振搗棒拔出時混凝土仍能自行閉合而不會在混凝土中留空洞,這時是施加二次振搗的合適時機,但不能過振,防止離析。由于混凝土表面水泥較厚,在混凝土澆筑完成4h后再用圓盤機械鏝進行二次搓平壓實,這樣能有效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早期塑性裂縫,并能減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發(fā)。
(6)應力分布鋼筋:耐磨地面成型后7~10d通常會在地面與柱交接處出現陰角裂縫,這主要是由于剛度變化,基層混凝土平面形狀轉折處的陰角存在豎向裂縫,有的從頂部向下開裂,上寬下窄,這是由于收縮應力和沉降、溫度應力等共同作用,在角部形成集中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所造成的。為了防止陰角部位混凝土產生裂縫,除從設計方面盡量少用凹凸的平面形成,并且在陰角處采用附加鋼筋等構造措施外,還應在施工方面保證陰角部位的混凝土施工質量,及時覆蓋、淋水,或噴灑養(yǎng)護劑進行養(yǎng)護,并控制拆模時間不宜過早。
(7)傳力桿設置:傳力桿設置在分倉縫處,傳遞豎向荷載,防止兩塊地面銜接處發(fā)生沉降。傳力桿設置要求,要保證一端能自由活動,避免因傳力桿活動端與混凝土摩擦產生拉應力。